混杂的数据中,我们能从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观察到什么?

2021年05月25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在5月11日公布了。最惹媒体和评论人士关注的是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的趋势。还有哪些东西能从数据中观察出来呢?中国劳工通讯对此次人口普查的公布数据做了一些整理。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集聚

各地区人口的数据似乎总是一堆难以理解的数字。对此,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省份稍作分类,并且补上之前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观察地区人口的变化趋势。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劳动力集聚结果的指标,值得稍作整理。

国家统计局把省份以区域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由此,在公布的简短描述里,是这样说的︰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

这似乎指向一个结论:人口继续向东部集聚,中部和东北人口占比减少,只有西部人口占比稍微增加。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划分不同地区,观察的结果会更清晰。这里,我们把所谓的“东部沿海地区”分成北部(北京、天津和河北)和东南部(江苏、上海、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再补充2000和2010年的数据。由此可以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和上海这些在2000至2010年人口增速较快的地区,过去10年的人口增长大幅放缓,人口增长数大概在200万左右。特别是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2000至2010年间人口增长率分别是44.54%和40.29%,但近十年增长率只有11.63%和8.04%。

相比而言,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和福建的人口增长数更高。当中,广东和浙江增长数最高,超过1000多万,人口在2000至2010年及2010至2020年间,增长率均超过20%和18%。山东、江苏和福建的增长数也较上海和北京高,人口增长数在400至600多万不等,但整体增速较低。因此,所谓人口向东部集聚,其实是指东部和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上海、北京这些城市人口增速是下滑的。

将中部地区的数据转变成线型图,可以看到中部省份的层次。河南是当中唯一人口有明显增长的省份,人口增长了500多万,总体已经接近1亿人。在河南之下,湖北、湖南和安徽的人口均没有大幅增长,保持在6000多万人左右。而江西和山西则排在其后,同样人口没有明显增长,甚至出现下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部人口虽然整体有所下滑,但河南人口是愈来愈集聚的。

西部地区的人口我们则可以将其分成北部(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和南部(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跟中国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不同的是,这里有一些人口回升的地区,即2000至2010年人口下降,但近十年人口上升。其中,四川、重庆、贵州都出现这样的情况。除此以外,其他人口不足5000万的地区,例如广西、陕西、新疆,人口正在持续地增加,内蒙古、甘肃两地的人口则出现下滑。

至于东北地区,该地人口2010年后大幅下降。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两地,人口分别下降了600多万和300多万人。该地区整体人口下降了一成。

总体来说,透过细分不同地区,我们可以辨认到一些值得留意的人口集聚地点。首先,北京、上海两大城市以及河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明显放缓,近十年各只增加了200多万人。相反,位处东南部的广东和浙江人口增长相当急速,分别增长了2000多万和1000多万人。中西部的河南、四川、重庆、贵州则是人口的新增长点,增速较同地区的其他省份快,部分甚至出现人口回升,增长数由300至500万多人不等。东北三省、甘肃、内蒙古的人口则明显减少。

我们知道,像河南、重庆这些地区近十年来制造业有了大幅增长,广东、浙江亦是很多先进的电子科技业和互联网大厂的集聚地,与人口的集聚脱不了关系。另一方面,不同地方政府的人口政策也与这些变化相符︰北京、上海一直都有更严格的户籍政策,两个城市在2016年甚至分别宣布了2300万和2500万的人口上限;相反南方大城市的户籍制度则较为宽松,例如广州每年便发放大约10万个户口指标。

二、人口年龄问题

这份人口普查结果讨论最多的是全国人口年龄的变化:0-14岁的人口比例自从2000至2010年间下降后,近10年间并没有明显回升,只增加了1.34%。同时,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则由2010至2020年间下降了6.77%,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则增加了5.38%。我们因此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中国人口正在步向老龄化,同时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也在减少,而这批人口未来所得到的补充人口占比并未明显增长。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2000年 22.90% 66.64% 10.46%
2010年 16.61% 70.07% 13.32%
2020年 17.95% 63.3% 18.7%

这也是大部分新闻报道展开讨论的基础。不过,我们还可以把全国水平作为基准,量度不同地区与平均线的差距,整理出不同地区老年和青壮人口的变化程度。由此,我们可以辨认中国各个地区正在展开的几种趋势。

首先,我们可以集中观察那些儿童人口低于平均线的地区。我们发现,这些儿童人口占比低,某意义下也是出生率低的地区,它们的老年人口占比也较平均线高。这一类地区是最典型的人口老化地带。其中,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最具代表性,该地儿童人口只有10-11%,但老年人口则高达23-25%。华北一些地区(北京、天津、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的出生率同样较低,只是当地老年人口比例没有东北地区那么高。上海则是在华南地区的代表,它的儿童人口只有9.8%,但老年人口同样高达23.38%。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区的劳动力人口大多都要高于平均值。这似乎意味着,这些地区有较大量的劳动力支撑老年人口,不过再过十年,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下去,对于该地的整体压力将会更大。我们可以留意浙江省,该地老年人口比例等于平均值​​,但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平均高出许多,这可能指向它未来十年的人口老化。

同样是儿童人口低,老年人口高的人口老化地区,还可以看到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地区的劳动力人口比例低于平均。这些地区是重庆、四川、湖北、江苏和辽宁,它们的老年人口都超过20%,儿童人口则约在16%甚至更低,同时劳动力人口比例并不像上海、北京那样高。我们可以推断,由于劳动力人口比例较低,这些地区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将会更困难。很多这些地区都是老工业区,或是三线地区,近10年经济才有了变化,上一代的老年人口要如何照顾将是一个大问题。

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那些儿童、劳动力人口比例较高,同时老年人口较低的地区,亦即是出生率较高,整体人口比较年轻的地带。马上可以发现,它是由中国东南部省份(广东、福建、海南),以及中国西部的偏远地区(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组成的。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说一下广东。相比于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广东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后,老年人口比例仍然偏低,只有12.35%。这可能是由于它的产业发展历史比上海和东北这类工业城市要来得短,而且它的移民城市性质较高。无论如何,中国东南部仍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地区,人口年龄偏低。

最后,让我们看看那些儿童人口占比高,但劳动力人口比例低的地区。这些地区是那些出生率高,但同时劳动力人口均流失严重的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山东、河北、湖南属于一类,这些地方的老年人口较多。另一方面,河南、江西、广西和贵州则是另一种情况,它们的青壮劳动力人口(只有约60%)和老年人口比例都较低,同时儿童人口占比极高,超过20%。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对中国的地区人口年龄变化有这样的归纳:华北、东北、江苏上海和西南三线工业省份是主要的人口老龄化地区,其中华北、东北、上海等地仍然有较多的劳动力人口,但江苏和西南区域的劳动力人口相对萎缩。另一方面,中国东南部地区(以广东为代表)以及中部一带(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则仍然是人口相当年轻的地带,虽然我们可以看到,中部地区的劳动力人口较低,这大概与人口的迁移有关。中国西部偏远地区则仍然是极为年轻的地带,它们当然也有人口老化的情况,但程度不大。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早在《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2021年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人社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的改革方案。延迟退休将对广大劳动者产生广泛影响。像东北、华北等地,年老的工人大概只能成为环卫工、餐厅员工,这些都是环境最恶劣、劳动条件最差的工作。此外,高龄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仍有待解决。老年的劳动人口要承担更多人口老化的后果,将使该地累积更强的社会矛盾。

三、人口教育程度

关于地区人口教育程度的数据,由于它除了有各个省份和城市的数据,又加上不同教育程度的分类,因此相比人口总数的数据似乎要更难理解。在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中,完全没有描述对于不同地区的人口教育程度,只描述了全国教育水平过去十年的提升,表现为高中、大学水平的人口比例增加,同时小学和初中水平的比例下降。

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小学 增长率 初中 增长率 高中(含中专) 增长率 大学(大专及以上) 增长率
全国 24767 -13.85% 34507 -17.25% 15088 0.44% 15467

62.35%

我们可以尝试把这次公布的数据转化成百分比,然后从文盲率、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程度与全国平均的差距作比较,观察不同地区的人口教育程度分别,由此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在这里,我们对每种教育程度都只是抽取那些偏差值超过2%的情况来看,以免显得太过复杂。

首先,让我们观察那些高中(含中专)和大学(大专及以上)都较全国平均高的地区。我们马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分别: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都是大学教育程度人口最高的地区,同時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人口很低,只有约10-15%和20-30%左右。另一方面,中南如广东、湖南、湖北这些地区的高中学历人口比重较高,大学学历的人口与平均相近,可见它们的教育资源仍然与最集中的北京和上海有一定差距。江苏、内蒙古和陕西则大致与全国平均相接近,但大学人口稍高,个中情况是需要再作了解的。至于辽宁我们下面再谈。

当我们把目光移到初中程度人口较高的地区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地区是由东北三省、华北华中(河北、河南和山西)以及海南构成的。特别是东北三省,当地初中教育程度人口占比极高,尤其是辽宁和黑龙江两者均超过42%,是全国最高。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省份的文盲比例也最低,识字率超过94%,甚至高于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这大概与中国发展初期国企相连的学校有关。在国企当中,职工的子弟都能在厂办学校读书,大幅提升了识字率,这些影响仍然延续至今。河北、河南、山西等的初中比率较高,则似乎与近年的经济发展相关,这些地区的高中和大专比例是相对低的(特别是河南)。

最后,广大西部地区教育程度仍然偏低。像重庆、四川这些上面提过正在经历人口集聚同时需要处理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主要教育程度占较大比重的人口仍是小学程度。而西藏、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宁夏等地更有不少只有小学甚至不识字的人口。尽管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但西部地区人口仍存在因贫困辍学的情况。

总括而言,北京、上海和天津仍然是高教育水平人口集聚的地区,而广东、湖北、湖南等地的人口教育程度则次一等。华北和华中,以及东北地区是9年义务教育实施成效最显注的地点。相反,中国西南部和更偏远的西部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仍然偏低。

四、总结

透过整理人口普查的地区数据,我们可以分辨出中国各地在人口、年龄和教育程度变化的模式。当然,只凭这些数据是不足以提出什么原因和动因,但这对任何有意了解中国社会变化程度,特别是工人阶级状况变化的人,也是有所裨益的。

稍作归纳,中国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人口增速有了明显放缓。虽然这些地区仍然是人口集聚的地方,劳动力人口(甚至高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也较平均高不少,但像出生率严重下滑,老年人口增加的情况是不容忽视的。

另一方面,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的人口增长迅速。这些地方仍然是相当年轻的地区,虽然人口教育程度较北京上海等地低,其高中水平人口仍超过全国水平,大学程度人口较全国平均并没有高多少。

华中地区的人口增长是停滞的,除了河南。这些地区北部的人口(河南、山西)教育水平大致以初中为主,但南部(湖北、湖南)的人口教育程度则较高,该地的高中程度人口与平均线相比稍高一线。不过,这些地区的劳动力人口比例都较平均低,除了湖北以外,似乎表现为大量的人口流失。

西部地区的人口则有所增长,特别是人口回升的四川和重庆。除了一些老三线地区以外,这个地区的人口年龄仍然相当年轻,人口教育程度也较低。我们可以推想,那些以高科技制造业、互联网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是刚刚起步。这个地方集中了大量可以被卷入以资本累积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人们。

至于东北地区,它正在经历人口的大量流失。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我们看到,这里集中了不少教育程度颇高的人口,基本都达到初中水平,而且像辽宁,该地的大学人口也较平均为高。然而,社会是否有正确运用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颇成疑问。同时,该地还要承担一大批老年人口,在人口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支撑他们的生活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