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工的维权使命:多年来帮助数百农民工成功索赔

2011年10月12日
贵州日报讯 杨国勇只是一个在温州打工的我省极普通的一个农民工,为了帮助一个因公致残的同乡,只有高中文化水平,只懂得一点点法律常识的他临阵磨枪,硬着头皮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维权理赔之路,因为始终坚忍不拔,多年来帮助数百农民工成功索赔。

受雇于私企或个体业主的农民工的维权工作是个难点,他们大多数没有签定劳动合同,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劳动部门解决起来就有困难。如果诉诸法律,外地的农民工明显处于劣势,有的连诉讼费都交不起。一年半载的官司,他们自己不得不打退堂鼓了。有的农民工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不知道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采取极端的途径,不仅自身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还往往会造成一些两败俱伤的局面,给社会带来了极端的不和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这需要我们每个公民都能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尽所能去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其实,维权并不难,只要懂点法律常识,加上自己用心执着,就一定能够捍卫自己的权益,杨国勇说他始终坚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杨国勇,一个在异乡打工的遵义农民工,为了帮助因公致残的老乡维权,他与法律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在异地他乡义务为我省农民工维权。



戏剧性的人生

2002年初,杨国勇和几个同乡到浙江省温州市打工。由于没有技艺,杨国勇在一家喷漆厂找了份工作。每天开着三轮车,从工厂的客户那里把别人需要喷漆的灯具等货物拖到厂里,喷好漆后再给人家送回去。

同年底,一个在温州一私人小作坊只有几个人上班的冲床厂打工的同乡、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清溪村的杨国强手指不慎被冲床压伤,老板百般推脱责任想不了了之。看到同乡杨国强的无助,平时爱读书看报的杨国勇建议老乡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爱看报纸,报上刊登的法律案例我都烂熟于心。”

为了帮助老乡维权,杨国勇利用空闲时间跑到书店手抄了相关法律依据。半年后,官司打赢了,杨国强获得3万元赔偿。

“看来这法律武器真是管用!”从此,只有高中文化的杨国勇开始痴迷于法律。

“杨国勇是我的恩人呀!”就在记者采访时,杨国勇接了个电话,是家住贵州省织金县熊家场乡陶家洞村下坝村民组的李发祥打来的。

李发祥说,3年前,李发祥在温州市龙湾区边防大楼建设工地打工摔成残疾被承包商扫地出门。工地包工头不管不问。李发祥经贵州老乡引见找到杨国勇。看到李发祥的处境十分令人同情,杨国勇决定义务为李发祥打官司。

杨国勇帮李发祥把案子起诉到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由于李发祥摔伤时的目击者都不愿出庭作证,虽然法院立了案,官司却不好打。因为没有证据,工地包工头不承认是在工地摔的,没有证据法院判不下来。杨国勇于是决定起诉承建的房开企业。这家房开企业在外地,杨国勇起诉了,没有证据就撤诉。过几天起诉了又撤诉,撤诉了又起诉。不断的起诉撤诉,房开企业疲于奔命,于是主动请杨国勇调解,最终赔了李发祥一笔钱。李发祥十分感恩,常与杨国勇联系,现在他们俩已经成为朋友了。

“那个时候我学习法律,是为了能在必要的时候维护自己和工友们的合法权益。”杨国勇说。他当初一边学习一边用所学的知识义务为身边的人维权。后来他发现许多跟他一样的农民工在自己权益受到损害时,由于投诉无门,都是选择忍气吞声,而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为此,他觉得自己应该为更多打工者提供法律援助。

杨国勇告诉记者,随着为农民工维权的案件越来越多,他的热线电话、手机号码也在农民工中口口相传。外省的一些农民工遇到困难也来找他。

“2008年初,湖南邵阳一何姓农民工在工地发生工伤,包工头不管不问。该农民工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试着给我打了电话,我觉得虽然他们远在湖南,但既然人家相信我,我就得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杨国勇说。当时接到这个案子后,最初一段时间是通过电话告诉这些农民工如何取证,等到条件成熟后,他立即自掏腰包坐车赶到了湖南。经过努力,当地法院支持了他们的诉讼请求,农民工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资。 “如果农民工得不到帮助,受伤害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他的一家子。”为帮更多农民工维权,2004年初,杨国勇开通了打工维权热线,义务为农民工维权。

2009年5月的一天,一个叫陈能的老乡苦丧着脸来到办公室,称自己是贵州安顺市的人,女儿在这边出了交通事故特地从家里赶过来的,在这边人生地不熟的,走投无路经老乡介绍就找来了。

经过了解,陈能之女陈娜在温州务工,在乘坐一辆黑摩的时出了交通事故,与一公交车相撞,摩托车司机当场死亡,陈娜颅脑严重受伤,后经交警部门认定,摩托车司机负事故主要责任,公交车负事故次要责任,当时已经用去医疗费20万多元,而公交车承担了次要责任应承担的份额后就拒绝支付医疗费用,杨国勇看了材料后仔细分析了案情,认为摩的司机虽然死亡而且负事故主要责任,但是公交车应该负事故连带赔偿责任,陈能听说此次事故遭受的损失能得到应有的赔偿,紧锁的眉毛开始有了舒展,但是马上又愁云密布了,他说自己已经山穷水尽,没有办法再撑下去了,就连明天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看到他那无助的样子,杨国勇毅然决定免费垫钱给打官司,并马上为其父女租了房子,经过历时8个月的两审诉讼,杨国勇终于为其讨回了因交通事故损失的伤残,误工等32万人民币,在此期间杨国勇共为其垫付了5万多元。

家住贵州省毕节市的张占军,2010年初在温州出了交通事故,事故经交警认定为同等责任,张占军也是颅脑受伤,手术切掉了张占军的半个颅骨,需要后续治疗补骨,可是张占军出院后就到交警部门和对方进行了和谈,和谈内容是对方支付80%的医疗费用,后双方互不干涉,张占军还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一天张占军经老乡介绍认识了杨国勇,杨国勇看见张占军严重变形(缺骨)的头部问其是怎么回事,张占军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杨国勇,杨国勇看了在交警部门主持调解的和解协议书上的内容,称这是显失公平的协议,可以经过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后经司法鉴定,张占军因交通事故受伤伤残程度为7级伤残,加上后期治疗费,杨国勇为其诉讼共得人民币14万元,张占军说,要是不遇到杨国勇自己肯定一分钱都拿不到了。

杨国勇名声越来越大。2005年4月,黔东南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温州设立办事处,杨国勇被聘为该办事处副主任。2009年12月,温州市贵州商会成立,杨国勇被聘任为秘书长。他的打工维权热线开通7年来,我省在浙江打工的农民工中广而告之,连许多外省市的农民工也知道杨国勇是个义务为农民工维权的遵义人。他每年一大半时间都奔波在外,尽心尽意为农民工维权。

据温州市贵州商会会长杨正林介绍,7年来,杨国勇帮民工打官司560起,为民工成功索赔达2800万多元。

“一个人,一定要有一颗向善的心。为帮我省农民工维权,我亏欠家人的太多了。虽然这条路漫长艰难,但我会坚定地走下去。”说这些话时,杨国勇的脸上露出阳光般的微笑。

8月7日,温州市又发生一起我省农民工务工纠纷,杨国勇心里着急又赶回温州了。

走出一条维权新路


据了解,目前温州有10个外省商会,但贵州商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去年12月6日,温州市贵州商会成立一周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出席庆典并致辞祝贺。赵一德说:“这些年来,贵州、温州两地的经贸合作更加密切,可以说贵州的企业家把温州作为第二故乡,他们也已成为温州发展的一支不可忽缺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贵州商会在温州的影响力。

农民工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出门打工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一旦有事,他们很需要既懂法又能沟通的人帮助。杨国勇所在的贵州商会维权部,目前有贵州政府方面派来的公务管理人员,他们是贵州在温州市农民务工人员的“家”。他们的出现不但解决了一些农民工的维权问题,还为当地政府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有效地减少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

据了解,目前贵州省有近80万民工在温州。劳资和工伤事故纠纷及社会治安等问题几乎天天有,如果解决不好,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

如何解决问题?贵州与温州两地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与探讨。由贵州派出相关干部到温州挂职、跟踪管理,劳动部门设立驻温州办事处等,以此来更好地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工作,而农民工合理诉求也能通过公务人员以正当的方法和途径反映,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据介绍,黔东南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驻温州办事处成立于2005年4月,由于经费限制,此前的维权对象主要是贵州黔东南州在温州务工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是贵州老乡遇到困难,都一律提供帮助。2009年12月,温州市贵州商会成立,商会还聘请了几个律师,加上温州司法局现已同意设立温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温州市贵州商会工作站,维权的人比以前多了,力度也加强了。商会成立后,每年要拿出5万元作为维权经费。

“娘家”派驻人员帮助我省在浙江的农民工维权和商会资助经费的做法,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2010年5月1日劳动节,贵州商会突然接到瑞安市塘下镇司法所的一个电话,称有200多名贵州籍农民工在塘下镇中心医院闹事,要求商会立刻派员协助解决,商会维权部杨国勇、杨国茂赶到时现场气氛异常紧张。

原来,贵州省湄潭县老乡因为生病在该医院治疗时突然死亡。由于死者正值壮年,死后留下5岁和7岁的一双儿女无人照顾,老乡们为抱不平趁“五一”劳动节放假之际一起到医院讨说法。由于沟通不畅,双方对峙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在杨国勇、杨国茂的再三劝说下,老乡们终于稳住情绪,后来在商会维权部全力配合下,当地司法调解部门终于将此事圆满解决,避免了一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浙江工人日报等媒体在次日的头版对此作了报道。

运行一年多以来,这种方式深受广大农民工的欢迎。黔东南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驻温州办事处连续三年被温州市政府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评为驻温先进机构。现在,除了劳动部门派出机构外,当地公安部门和工商联也派出相关人员,共同帮助当地做好贵州农民工的管理工作。

致富不忘家乡

8月4日,记者在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一座高山上见到杨国勇。这位看上去个子中等但精神十足的小伙子,正和当地30多个村民一起给新栽不久的杨梅等果树浇水抗旱。

山上笑声不断,一位叫覃金光的村民告诉记者:“国勇帮助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为我们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呀!以前我们要靠外出打工来养活家庭,现在不用和家人长期分居两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们都很感激他。”

初识杨国勇是在半年前,33岁的小伙子那时皮肤白皙,但现在却全身黝黑。“这都是半年多来在山上太阳晒的。”杨国勇告诉记者,他今年初在高坪镇租了4000多亩地种植杨梅等果树,预计3年投资500万元。

“为什么想起在山上种植杨梅?”记者问。

杨国勇说,他的老家在汇川区高坪镇的一个边远贫困村寨。这些年他总觉得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高坪镇是一个城郊结合镇又是一个山地较多的农业镇。由于当地人大多数外出打工,这片土地多年呈现撂荒状况。这种状况令他揪心,他决定投资家乡,让当地人不用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到外地打工,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

10月10日,听说杨国勇从温州回遵义了。记者赶到地处汇川区高坪镇清溪村的遵义市水井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杨国勇正在养殖场里忙活。

镇政府的同志介绍说,杨国勇的老家就在这里,他从温州引资,在两个合作伙伴的帮助下,投资200万元在家乡建了蛋鸡养殖场,9月16日已经开始养殖,第一批已引进蛋鸡1万多羽,接下来将陆陆续续引进至5万羽。养殖5万羽蛋鸡要请20多名工人,可以解决老家20多人就业,可以带领当地农民致富,蛋鸡粪经过发酵可以肥效附近的土地,也可以施肥自己上千亩的果园,以此达到生态循环农业。杨国勇说搞生态循环农业是他人生的梦想,家乡高坪镇政府大力支持他,政府人员经常上山进行指导,目前已经开始生产。

那么,杨国勇哪来的钱投资呢?

好人有好报。据温州市贵州商会会长杨正林介绍,4年前,一个温州籍商人听说了杨国勇的义举后,主动找到杨国勇要带他做生意。从那时起,杨国勇跟那位温州商人做生意很快入了门。几年间就有了积蓄。

记者问杨国勇为何回家乡投资,他告诉记者:“与其把它当着是一种投资,不如说是把它当成一种使命。”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